「台灣邁向2030年雙語國家,培養更多雙語人才是必然。教育部新南向『人才培育計畫』為優異的國際生培力、為在地生開拓國際觀,也為台灣高教注入活水,創造多贏。」義守大學國際及兩岸事務處長吳岱栖表示。
教育部「新南向人才培育」計畫以「以人為本、雙向交流、資源共享」為核心目標,自106年起補助各大學校院開辦短期體驗課程、高階與重點產業人才培育班、東南亞語言及領域見實習等多元課程,特別提供東協與南亞國家的優秀人才來台就讀高等教育的機會,回國後成為兩國人才與產業的重要鏈結,厚植與新南向國家友善社會資本。
教育部「新南向人才培育」有4個實施方向:「產業人才培育」、「拓展國際生源」、「培力新住民二代」,以及「強化國際鏈結」; 其中,「產業人才培育」聚焦台商國際布局,協助安排台灣學生前往南向國家的台灣企業見實習,了解南向國家產業,學成後將是台商布局東南亞市場的首選人才。
「培力新住民二代」則是為了提升新住民二代的文化認同,期能培育台灣佈局東協的原生世代人才。靜宜大學西文系的鄭同學,即在此案支持下,前往母親原生國家越南的台商企業見實習,提前體驗越南的職場文化與產業現況。除了對母國文化認同,出國的洗禮使她語言精進,勇於挑戰國際工作,視野大不同。
最拔尖的國際研發菁英,台灣南向發展更給力
「強化國際鏈結」則有多項開創性的合作模式,其中「研發菁英人才專班」吸引南向國家的高等人才來台,針對我國或新南向國家重點產業進行科研合作,並規劃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輔導、產學並進,為我國學術研究領域增添新能量。例如中山大學國際理學博士學位學程的印度籍學生Amit Kumar,在台學術表現佳,研究更獲得ICSS 2020優秀獎項的肯定,促成我國與印度在智慧感測領域的研究合作。吳岱栖表示,研發菁英班兩年來共執行15班、210人次參與,最精良拔尖的國際人才將為台灣南向發展帶來助益。
近年大學積極推動「新南向計畫」,打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,不僅國際生受惠,也提升本地生的競爭力。以「假日學校」短期文化體驗、學術交流與大學參訪課程來說,自106年起全國大學約有9000多位國際生來台參加,自然而然地營造校園多元交流、自主語言學習,更透過文化融合,建立宏觀的國際視野,真正「邀世界走進來,讓台灣走出去」。
資料來源:遠見/ 文:葉亞薇